你注定是偏颇的[深度思考]
2008年的初夏,Daniel Kahneman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连续讲了三个下午。听众里有一把一把成名的哈佛教授,心理学的和经济学的。我放眼望去,经济学系大概三分之一的博士都在。
Daniel Kahneman是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,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经济学家,他其实也不是,恐怕也不屑是。因为,他张口就是:他们做经济学的,口气像是在谈论一群诡异的动物。他那三个下午演讲的主题都是–两个自我:一个是苏格拉底,一个是猪。对了,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提法的来由,事情是源于这样一个故事:你愿意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一头快乐的猪?Daniel Kahneman的答案是,这其实不是一个选择题,因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,一个感受的自我,就是那头猪,和一个回忆的自我,也就是苏格拉底。Daniel Kahneman当时问了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:如果快乐的猪和痛苦的苏格拉底对同一件事情的效用并不一致,那究竟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效用?
Daniel Kahneman是有所指的。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,实验者先让参与者体验以下两种情形1.将手放在刺骨的冷水里泡5分钟;2.将手在水里泡10分钟,前5分钟水温和1中的一样冷,后5分钟将水温慢慢提高,使得水温虽然仍然很冷,但感觉要稍好一点。实验结束后,问参与者的问题是,如果让你在1和2中选择一个重新来过,你是愿意选择1还是愿意选择2。作为一个“理性”的旁观者,你可能会觉得2等于是1加上5分钟额外的折磨,因此1是严格优于2的选择。可问题是,绝大多数参与实验的人选择都是2。
这里的原因是,虽然作为猪的你,也就是那个感受的自我,也许会更倾向于选1,但真正做选择的却是那个作为苏格拉底的你,也就是那个回忆的自我。而人在回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特点,你最能记住的是“峰值”和“结尾”,而对感受的“长度”并不敏感。因此,2虽然折磨人的时间更长,给最终让你记住的却是结尾时稍好的感觉而不是痛苦的时间更长,而1虽然折磨你的时间更短,但最终让你记住的仍然是刺骨的冷水而不是痛苦的时间更短。同样的原理适用于电影,一部电影可能让你笑了整场,但如果结尾处是个悲伤的结局,你可能最终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会是一部悲剧,你笑的时间和悲伤的时间并不重要,结局如何非常重要。
好了,我不在这里“炫耀”自己接近于0的心理学。上面这些都是我从Daniel Kahneman的通俗书《思考,快的和慢的》(Thinking, Fast and Slow)中读到的一个小例子。这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让我不断的认识到自己局限和偏颇的书。请注意,局限和偏颇在这里不是贬义词,因为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像我一样意识到:你注定是偏颇的。读这本书也不太可能纠正你的偏颇, Daniel Kahneman自己都承认,虽然书中很多突破性的发现就是他做出的,但他自己也不能克服很多他发现的问题,因为“两个自我”已经成为了我们硬件的一部分。但读这本书,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,然后,你也许可以学会对自己更批判一点,对别人更宽容一点。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学经济学的,你大概应该能理解,为什么Daniel Kahneman不屑被称作是一个经济学家了。
当前页面是本站的「Google AMP」版。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:完整版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