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中国隔代教育感想

有一天,和编辑一起聊天,他问我:“周老师,您从教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”我想了想,说:“我最大的感受是好多孩子在被糟蹋。”编辑笑着问:“此话怎讲?”我说:“很多父母会生不会养,把孩子扔给老人,很少陪伴孩子,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;还有很多家长不懂孩子,不知道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,只是根据孩子表面的行为来判定孩子,孩子非常痛苦,或屈从、或尖叫、或哭泣、或逆反。可家长觉察不到孩子的痛苦,指责孩子‘不听话’、‘任性’。在这种时候,我会为这些...

病下的财富

亲戚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,感觉自己好幸福,仿佛小时候摔倒在地上被人抱起来一样,这就是幸福。今天去医院了,这是自从我小学毕业以后第一次进入医院,这些年我的身体状况一直很乐观,就连吃药也几乎没有,我相信自己的身体,以至于一个月前当自己感觉到身体不适时,我根本不相信自己生病了,我以为那些波折只是偶然的小风寒所致,所以当时我的一个非常好的高中同学劝我看医生时,我也没有听从,其实她是学护理的,就这样一直拖到一个星期前,这些折磨对我不但没有减...

谢谢,大家的关心

猛然间感觉好无助,好孤独,好害怕,长这么大,第一次有这种感觉,脑海中只要一浮现那天爸爸晕倒的场面,就会感觉双腿发软。谢谢大家对我爸爸的关心。爸爸住院已经3天了,今天上午过来时爸爸已经戴上了氧气,脸色苍白,病床上的老爸显得又苍老了许多,病床头的一级护理和禁食两个标签,红红的,上午输了两袋血液了

写给崔胖子

其实吧,不是我不相信你,而是你根本拿不出让我相信的可行性的计划方案,你不是为了创业而去创业,因为你的态度存在太多的侥幸,你希望暴富,这样的蠢蠢欲动恰让我不可信,无头的苍蝇其实也好,至少不会像玻璃瓶中的蜜蜂只是朝光亮的地方飞行,最后精疲力尽而亡,无头的苍蝇好处在于敢碰壁,但是这不是重点,重点是他们碰壁以后还会飞起来,直到找到出口,而崔胖子你,我不敢肯定你能做到第二条。兄弟呀,好好想想吧,我等你想好以后的答案。

爱情的过渡,需要有三种女孩出现

错过的初恋让我遗憾 她比我大一岁,是我的同班同学,学习很好,人长得不算漂亮,却很有气质。上学的时候我们一直是好朋友,经常在一起学习和研究问题,有时也会聊天,谈谈关于理想和未来什么的。在那个纯真的年代,我第一次知道了喜欢一个人的感觉,却没有勇气去告诉她。 后来大家都毕业了,她升了学,当了学生干部,还交了男朋友。这些我都是从同学那里听来的,不知道为什么,有一天我竟然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。那只是一封普通的信,信很短,内容也仅限于朋友间...

激情挑逗篇

1、我在沙发上看电视,老婆裹着浴巾坐到我腿上,风情万种地说:“大爷,你就要了小女子吧?”我故意坐怀不乱:“不要不要,大爷我今天身上没钱!”老婆:“什么钱不钱的,只要让小女子爽了就行,事后补个欠条吧!”我晕~这事还有欠账的!2、我用一只手托起老婆的下巴,挑逗地说:“妞儿,来,给大爷我唱个曲儿吧!”老婆把我手一拍:“客官,请您放尊重些,小女子我只卖身不卖艺!”惊~~这下撞枪口上了!3、我洗完澡躺在床上看书,老婆从浴室出来一个饿虎扑食把...

目的颤抖和稀缺占用

小时候课本里面有个故事,叫卖油翁,就是讲一个射箭的人很骄傲,然后遇到一个卖油翁,卖油翁在油瓶口放了一个铜钱,然后一勺油倒下去,油从钱孔中穿过,一点都没有溅到铜钱上,卖油翁说了一句话叫“:无他,手熟尔。”然后可以举个例子,如果你有过穿针引线的经验,你会发现,你盯得针孔越紧,手越使劲,你手抖的越厉害,这就叫目的颤抖。换句话说,目的性太强的时候,你就会开始颤抖,无所适从,然后很多人就会告诉你,平常心。这个错误其实在我追女孩子的时候常犯,...

话术。。。。

1、9个橙子分给13个小朋友,怎么分才公平----- 杀死4个小朋友,o(∩_∩)o 哈哈2、猪的英文是不是PUG?对方回答是PIG!猪是U!猪是I3、个子高有什么?放倒了之后都一样4、经常使用“乖”字,例如:乖,我想你了5、当我见到你的第一样,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对于我来说意味着很多的女人6、玩个游戏吧,如果让你用一些词语形容咖啡,你会说些什么?告诉对方,一个人对待咖啡的态度暗示着这个人对待性的态度。可以通过这个话题来根据对方的回答...

人脉圈的价值

Mankeep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,我们译为“人脉经营”,根据发音我们便读为“脉客”。善于使用人脉、经营人脉的人就是脉客。人脉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,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,结论指出:一个人赚的钱,12.5%来自知识,87.5%来自人脉。一个人事业的成功,80%归因于与别人相处,20%才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灵。纽约一次mankeep主题大会上,千余脉客总结了人脉网中应该有的十种人。有了他们,你生活和工作起来就会左右逢源,轻...

孩子,你为何这么抗拒?

父母和老师常常提醒孩子:“上课要集中注意力!”反复的提醒(唠叨),常常是强烈的暗示。当爸爸、妈妈或老师反复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,代表的就是这样的暗示——你是一个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人。当这样的暗示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深处,孩子往往就真的变成了不能集中注意力的人。在父母上万次、数十万次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负向暗示。我们常常看到抗拒父母的孩子,他们留连网吧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操控;他们让自己变的更糟只是为了抗拒父母的抱怨和批...